证优客 | 2017-01-21
1、食品追溯体系的概念
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一种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向上溯源和向下追踪两个部分。向上溯源是指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识别产品来源的过程;向下追踪是指从供应链上游向下游的信息记录和信息采集过程。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2、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建立食品的可追溯体系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人民大众的关注。食品可追溯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现实作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加强食品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提升行政机构的监管效率
3、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实施难点
食品追溯体系参与各方利益诉求不同。
建立切实有效的食品追溯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牵涉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食品供应链的成员企业和消费者。政府的职责是保障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企业以追求利益的为目标,民众则是选择物美价廉的食品消费。不同的主体追求的目标不同,使得食品可追溯体系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追溯体系实施主体溯源成本负担过重。
由于食品种类的多样性,产地来源的广泛性,建立溯源技术的人工成本和试验成本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食品溯源是一个大的工程,它涉及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因此需要平台化的方式支撑。如果由企业内部自建,投入大、维护多、产出少等弊端暴露无遗。况且企业是食品的提供者,承担食品溯源的责任,但要为实施食品溯源付出额外的成本,这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符,它们也不会积极参与到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中来。
追溯平台各自为阵难以形成合力。
目前食品溯源的平台模式分为:企业自建类平台、政府组建类平台。企业自建类平台,系统由企业自身搭建和维护。此类仅仅适合实力雄厚的知名品牌,中小微企业往往难以负担。政府平台现阶段的重点在于事后追溯,而非事前防伪,因此适用性有一定局限。大多数企业、行业内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仅仅是作为内部管理工具来使用,并未和相关监管部门打通。溯源系统不跟监管部门做对接,相关的数据就无法保证真实性。
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缺乏认同。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力因素以及对“可追溯食品”认知不足是开展食品溯源面临的主要难题。考虑价格因素,一般低收入家庭不愿意购买价格偏高的可追溯食品;中等收入者一旦收入减少,便会降低对“可追溯食品”的支付意愿。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信息的真实性也是心存疑虑,怀疑个别企业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他们不愿意花高价去买一些假溯源食品。